今日生猪行情呈现出价格出现小幅下跌、市场供需博弈加剧的特点。以下是对关键信息的梳理与分析:
首先,价格趋势方面,全国外三元标猪均价在14.54元/公斤左右,较上月略有下跌。部分省份如福建、安徽、河北等价格略有差异,但整体跌幅有限。这一价格趋势与3月份生猪市场供需两增但消费淡季的背景密切相关。
其次,市场供需方面,供应端集团猪企出栏量环比增加约11%,但中大猪出栏积极性较高,标猪认卖意愿不足,导致供应压力分化。消费端则受季节性淡季影响,需求增量有限,白条购销冷清,但居民外出就餐需求略有回升,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此外,二次育肥入场谨慎,局部地区存在滚动入场现象,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
政策与成本方面,饲料成本略有下降,但玉米价格偏强,养殖利润受限。屠企头均亏损约25.5元,开工率在26.74%左右,需求支撑有限。同时,市场关注清明节备货需求,但整体预期偏弱。
后期风险方面,4月份生猪供应压力或将进一步加大,因中大猪出栏量增加,而消费端缺乏节日持续提振,猪价面临下跌风险。此外,市场存在标肥价差收窄预期,可能倒逼养殖端调整出栏策略。
综合分析,当前市场处于供需弱平衡状态,价格缺乏上涨动力,但受养殖端挺价心态影响,跌幅也相对有限。需要持续关注集团猪企出栏节奏、二次育肥入场规模及消费端变化。
随着3月接近尾声,国内生猪市场整体呈现横盘态势。目前,白条肉的报价较为稳定,主流屠宰企业的毛白价差也在小幅波动。截至当前,样本屠宰企业平均每头亏损约26元。
从供应端来看,3月份适重猪源的存栏量有所增加。2月份由于节后需求不足,出栏时间比较短,主流养殖企业出栏计划完成情况不佳,样本规模以上养殖企业出栏计划完成度仅为92.6%。本月适重猪源产能滞后压力增大,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样本养殖企业月均出栏量环比增长10.95%,供应过剩压力较大。然而,由于前期中大猪已基本出栏,中小标猪降重出栏,春节后生猪存栏中大猪占比一下子就下降。养殖端主动控制出栏体重,中小标猪出栏节奏放缓,这也抑制了节后猪价进一步下跌的趋势。
在需求端,春节后猪肉购销进入季节性淡季。随气温回升,内销市场和城市需求有所改善,居民户外消费需求回升,但消费增量整体有限。特别是市场替代性消费品供应充足,近期鸡蛋价格大大下降,导致鲜猪肉购销热度减弱。国内屠宰企业订单缺乏明显增量,开工率提升有限,截至当前,样本屠宰企业开工率约为26.74%,需求对猪价的影响较为有限。
在抄底方面,春节后南北地区二次育肥滚动入场,但由于猪价下降未达二次育肥目标补栏价,主流二次育肥仍较为谨慎。同时,屠宰企业因毛白价差收窄、亏损压力较大,多以鲜品销售为主,主动入库意愿不足,分割积极性较弱。
综上所述,当前生猪市场处于“紧平衡”状态。受阶段性养殖端卖猪节奏变化影响,猪价也许会出现小幅涨跌调整。昨日猪价走势偏弱,屠宰企业报价下跌0.05元,降至14.58元/公斤。不过,据最新反馈,南北地区主流规模养殖企业有缩量稳价的心态,生猪流通节奏减慢,但由于消费支撑不足,中大猪走势仍偏弱。
家禽行情呈现出价格分化、供需博弈、政策推动及市场趋势多元化的特点。 首先,价格动态方面,鸡蛋价格承压,主产区均价降至3.18元/斤,较月初下跌8.1%,跌破养殖成本线,市场出现“待涨”预期。而肉鸭价格则出现区域分化,北方地区(如山东、江苏)毛鸭价格稳定在3.55-3.60元/斤,广东、广西等地因需求萎缩价格下降0.40元/斤。白羽肉鸡苗价格环比上涨13.42%,反映补栏积极性回升。其次,供需矛盾方面,鸡蛋供应过剩问题突出,产蛋鸡存栏量增至13.13亿只,环比增加0.54%,但消费端缺乏节日提振,需求疲软。肉鸭市场同样面临供应压力,北方活禽价格稳定,南方因消费萎缩价格下降。白羽肉鸡苗需求受补栏拉动,但终端消费增长有限。政策与产业动态方面,河北省召开蛋鸡产业科技发展大会,聚焦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技术,推动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此外,规模化养殖占比提升,2025年规模化养殖场占比达60%,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存在。市场趋势与展望方面,鸡蛋市场短期或受清明备货支撑,价格出现小幅反弹,但中长期需关注存栏去化进度。肉鸭市场区域分化加剧,北方稳定、南方承压,需关注消费端恢复节奏。白羽肉鸡市场补栏积极性提升,但需警惕终端消费承接力不足风险。综合分析,当前家禽市场处于供需再平衡阶段,价格受成本支撑与供压力双重影响,政策与产业技术升级成为长期驱动力。需持续关注存栏变化、消费复苏及政策导向。
因美元价格走弱,加之邻池豆油飙升带来比价提振,CBOT大豆期货收盘上涨,其中基准期约收高1.6%。受美盘大豆走势影响,今日连盘豆粕开盘后高开低走,截止收盘主力2505合约收2813元/吨,跌9元/吨,跌幅为0.32%。今日全国油厂及贸易商43%蛋白豆粕价格持续下行,其中盘锦油厂3200元/吨,跌50元/吨;北京油厂3180元/吨;天津贸易商3160元/吨,跌10元/吨;青岛油厂3150元/吨,跌30元/吨;泉州油厂3250元/吨;东莞外资油厂3060元/吨;北海油厂3050元/吨。受美盘大豆止跌回升及月底种植意向面积报告支撑,进口大豆成本反弹乏力,加之南美大豆丰产预期逐步兑现,随着后期进口巴西大豆陆续到港,豆粕库存连续攀升,豆粕供给将维持宽松局面,价格将继续维持偏弱下行走势。
4、2025年3月第3周猪料比为环比上涨0.54% 预计猪价环比跌幅不大 生猪养殖预期利润略微下降。
6、农业农村部:3月27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74元/公斤 比昨天下降1.0%。
3月24日,广西牛羊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韦英明教授带领团队到阳朔县开展肉羊全产业链服务、座谈交流和技术培养和训练等一系列活动。
在阳朔县牧生源农场,广西牛羊产业创新团队举办了牛羊生态养殖技术培训班,来自9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畜牧负责人、全县山羊及牛养殖户共6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会上,疫病防控专家潘艳教授讲授了山羊疫病流行情况和疫病防控技术等内容;韦英明教授则深入剖析南方(广西)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和对策,还围绕肉羊品种选择、科学饲养、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活动期间,广西牛羊产业创新团队还先后到阳朔县旺泉畜牧有限公司和阳朔天龙黑山羊养殖场进行实地技术指导,现场为养殖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遭遇的技术难题。随后,广西牛羊产业创新团队为2个基地授予“广西牛羊产业创新团队示范企业”牌匾。
此次活动,为阳朔县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有力推动了阳朔县肉羊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玉州区“三聚焦三提升”做强三黄鸡优势特色产业玉州区坚持“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的工作思路,将三黄鸡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幸福产业。
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借助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资源优势,推动三黄鸡产业向农村纵深延伸,让更多农村群众共享三黄鸡产业高质量发展“红利”,促进农民增收。一是龙头引领,农户敢养。以参皇、冠昌等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主导,通过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养殖模式,与农户开展发展养殖、入股分红、就业帮扶、智力帮扶等项目合作,带动农户养殖致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闭环服务,农户易养。推广“三固定、八统一”运作方式(即固定鸡苗、饲料、肉鸡回收价格;统一提供养殖鸡苗、日粮饲料、场地规划、药品使用、免疫规程、技术指导、肉鸡回收、产品营销售卖),大力推行“产业+金融”,累计提供2亿多元,为5000多户返乡青年、家庭农场主提供资金授信,搭建技术、融资、产销等“一条龙”服务平台,“一站式”解决资金、技术、饲料、销售等难题,全力构建全流程闭环养殖服务,降低农户养殖风险,提高收益。三是创新模式,农户多养。创新企农合作模式,从“公司+农户”1.0模式升级到“公司+家庭农场”2.0模式与“公司+养殖小区”3.0模式,促进农户平均饲养规模从5000多只/批扩大到9000多只/批,带动合作农户10000户以上,有力促进农民创收增收。
目前,玉州区三黄鸡产业主要涉及5个镇(街道)共46个行政村,建成三黄鸡标准化孵化基地2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5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2024年三黄鸡出栏875.36万羽,肉鸡存栏384.36万羽,总产值63.58亿元。2024年5月“玉林三黄鸡”地理标志品牌入围2024年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品牌价值49.07亿元,位列第85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