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群体受养殖成本持续高位挤压,叠加对后市仍有抗价惜售情绪,出栏积极性下降,导致局部地区供应量收紧,呈现“价格稳定、成交量缩减”的价稳量缩格局。规模养殖场为缓解现金流压力,维持高强度出栏节奏,市场猪源供应相对充裕,成为抑制价格大大上行的重要的因素。下游屠宰企业收购意愿谨慎,继续采取压价策略以控制成本。终端消费市场白条走货速度一般,花了钱的人高价猪肉的接受度有限,需求支撑乏力。季节性利好(南方腌腊备货)尚未启动,需求端缺乏实质性回暖动能。屠宰企业开工率维持低位徘徊。月初受“寒衣节”提振短暂升至28.4%,但节后迅速回落至27.6%。即便立冬节气带动居民备货需求,开工率小幅回升至28.8%,但同比增幅有限,白条走货持续冷清,终端对高价猪肉接受度偏低,消费支撑力度明显不足。当前北方大部尚未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季,冷空气过后气温逆势回升至20℃以上,南方腌腊备货周期延后,季节性消费高峰启动迟缓。气温异常波动导致猪场疫病风险加剧,部分地区零星出现猪病,严重抑制养殖端压栏惜售情绪,散户出栏积极性显著提高。
综合来看,当前市场处于“供应端有缩量意愿、需求端无跟进能力”的弱平衡状态。北方散户的惜售情绪与南方规模场的高出栏量形成对冲,而消费端短期难见起色。随着猪价跌破成本线,部分区域养殖户低价认卖情绪减弱,扛价心理有所抬头。后气温逐步回落,南方腌腊需求或在未来2-3周逐步启动,屠宰备货需求存在边际改善空间。
外三元仔猪15kg体重仔猪:主流价 17.05-21.25元/公斤(约合255-319元/头);20kg体重仔猪:主流价 16.04-19.41元/公斤(约合321-388元/头);生猪价格企稳理论上将刺激仔猪补栏需求,但当前养殖端仍持谨慎观望态度。当前能繁母猪去化速度未见明显加快,行业处于持续磨底阶段。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仔猪供应仍相对充足,不具备大幅涨价基础。北方冬季补栏高峰已过,南方腌腊季尚未全面启动,仔猪需求处于传统淡季。当前外购仔猪育肥成本约13.3元/公斤,按16.75元/公斤生猪出栏价测算,头均利润约200-250元,补栏意愿中性偏弱。仔猪价格或跟随生猪市场呈现窄幅震荡,15kg外三元仔猪主流价预计维持在17-21元/公斤区间,区域价差继续存在。东北、华中地区或因气温下降、疫病风险降低而出现阶段性筑底。需观察南方腌腊需求启动强度及规模场出栏节奏。若生猪价格站稳17元/公斤以上,仔猪市场或迎来季节性补栏小高峰,价格有0.5-1元/公斤回升空间。当前价格仍处于近6年同期低位,养殖端需警惕冬季疫病反弹及饲料成本上涨对补栏收益的双重挤压。
今日全国鸡蛋价格延续稳中有涨格局,产区均价重心小幅上移。尽管短期市场仍面临供大于求的压力,但随着季节性产蛋淡季临近,供应端边际收紧信号增强,叠加需求稳步复苏,11月蛋价偏强震荡的概率明显提升。今日主产区山东鸡蛋均价5.97元/公斤,与昨日价格持平;河北鸡蛋均价5.68元/公斤,较昨日价格持续上涨0.06;广东鸡蛋均价6.93元/公斤,与昨日价格持平;北京鸡蛋均价6.20元/公斤,较昨日价格持续上涨0.16。经产蛋鸡存栏量处相对高位,叠加冷库蛋源阶段性出库,市场短期供大于求格局尚未根本扭转,对现货上升空间形成压制。随气温继续下降,蛋鸡已进入冬季产蛋淡季,产蛋率环比回落2-3个百分点,供应增量明显放缓。经产蛋禽逐步进入冬季产蛋淡季初期,产蛋性能开始松动,月度商品禽蛋产供总量将止增转降。12月前后供应偏紧将成主导矛盾,为远期价格提供底部支撑。气温下降带动鸡蛋储存期延长,居民采购频次增加。元旦、春节备货周期渐行渐近,食品厂、商超等渠道存在潜在补库需求。猪肉价格相对高位(全国均价12.04元/公斤),禽蛋性价比优势增强,间接拉动需求。供大于求压力仍制约上涨节奏,预计价格以稳中偏强、区域分化为主,冲击前高动力不足。随着产区供应季节性收缩兑现,需求端持续回暖,蛋价上升通道将逐步打开,均价有望挑战6.5-7.0元/公斤区间。
今日主产区山东白羽鸡苗均价3.13元/羽,较昨日价格下降0.03;辽宁均价3.64元/羽,较昨日价格下降0.04。当前苗价仍处年内相对高位,种蛋成本(约2.8-3.0元/羽)对底部形成坚实支撑。11月养殖端补栏积极性持续升温,为赶春节前出栏批次,苗鸡新增采购需求总量稳步增长,边际需求强劲。 孵化企业出苗量虽延续增长态势,但增幅边际收窄,整体供应维持充足中略偏紧的平衡状态。当前苗鸡排苗计划普遍安排在12月中旬前后,孵化场挺价意愿较强。 在补栏旺季与成本支撑双重驱动下,预计近期鸡苗价格持稳运行为主,短期回调不改中期坚挺格局,价格中枢或维持在3.0-3.8元/羽区间波动。
今日主产区山东白羽肉毛鸡均价7.00元/公斤,与昨日价格持续上涨0.10;辽宁均价7.18元/公斤,与昨日价格持平;主销区江苏均价7.82元/公斤,与昨日价格持续上涨0.03。当前鸡源供应尚且充裕,养殖端出栏节奏稳定,供应端对价格存在一定刚性支撑。 需求端:屠宰企业走货持续不畅,产品库容率攀升至65%-70%高位,宰杀意愿谨慎,对毛鸡需求维持偏弱运行。冻品市场交投清淡,分割品价格倒挂现象普遍。 后市研判: 供需两端博弈激烈,鸡源成本支撑与屠企仓库存储上的压力形成对冲,预计短期内毛鸡价格以稳为主、小幅震荡,上下波动空间在0.10-0.15元/公斤,破局需待终端需求实质性改善。
今日山东地区淘汰蛋毛鸡均价8.37元/公斤,较昨日价格下降0.06;江苏地区淘汰蛋毛鸡均价9.00元/公斤,与昨日价格持平;辽宁地区淘汰蛋毛鸡均价8.98元/公斤,较昨日价格持续上涨0.20。养殖端淘鸡出栏量止增转降,部分养殖户存在延淘情绪,导致短期供应节奏放缓,支撑局部价格。居民禽肉消费需求延续温和改善,叠加出栏大猪价格偏强(全国均价12.04元/公斤)产生替代效应,对淘鸡价格形成边际利好。 尽管局部区域因供应缩量出现上涨, 在产蛋鸡存栏仍处相对高位,未来可淘鸡源充足 屠宰企业对高价淘鸡接受度有限 终端禽肉消费复苏力度偏弱 预计11月上旬期间,淘汰蛋毛鸡价格总体将以偏弱震荡调整为主,短期区域性涨跌不改中期趋弱格局,价格中枢或逐步向8.5元/公斤附近靠拢。
大商所2501合约 10月2日收盘 2966元/吨,与现货基本持平,主力基差仅+20元左右,处于历史偏低水平,显示现货端跟涨动力不足。
9-10月大豆到港预估仍高:9月约1000万吨、10月950万吨,油厂开机率维持65%以上,豆粕库存连续三周回升至95万吨(环比+8%)。
国储传闻将轮出300万吨进口大豆,短期进一步增加市场可压榨量,压制现货基差。
节后饲料企业执行“随用随采”,物理库存天数28天,低于去年同期32天;生猪存栏虽高但养殖亏损,配方中豆粕添加比例小幅下调至17.5%(-0.3pct)。
南美10月船期大豆CNF报价对巴西贴水160-170美分/蒲,环比降10美分;美湾贴水140美分,仍受25%关税限制无人问津。
按当前贴水及CBOT 11月合约1000美分估算,10月压榨完税成本约3150元/吨,高于现货,油厂压榨利润(山东)-120元/吨,亏损扩大对价格形成底部支撑。
关注:中美第四次会谈(10月底)是否带来美豆采购重启及南美天气炒作,成本端变动将决定四季度方向。
结论:10月2日国内豆粕现货延续低位横盘,基差偏弱、库存回升,短期仍缺上涨驱动;中期关注油厂开机节奏与南美贴水变化,若压榨利润继续恶化,价格下行空间存在限制,建议饲料企业维持15-20天滚动库存,等待2950下方分批补库。
豆粕:今日沿海主流油厂报价普降10–20元/吨,区间2800–2890元/吨,华南略低、华东略高。高开机率叠加终端提货平稳,港口及油厂豆粕库存继续累积,现货端承压。
菜粕:东莞一口价上调10元至2530元/吨,主要因华南水产料刚需补库及可交割货源偏紧,短线表现强于豆粕。
豆粕9月合约录得“四连阳”,期价重心抬升至2900上方,走势明显强于美盘;
资金逻辑:市场提前博弈四季度进口大豆潜在缺口,远月贴水给予多头安全边际。
‑ 7月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维持900万吨以上,油厂压榨量高位运行,现货供给压力短期难消;
‑ 四季度采购缺口约500–600万吨,进口商观望中美贸易谈判进展,若美西新作升贴水或运费出现变化,采购节奏可能后移。
‑ 美豆主产区墒情良好,优良率保持高位,丰产预期强化,CBOT11月合约回落至1200美分下方;
‑ 巴西农户销售近尾声,8月出口装船预计下降,全球大豆供应边际收紧的时点或推迟至9月以后。
短线:高库存压制现货,但盘面已提前反映利空,基差继续走弱空间存在限制;豆粕期价2800–2950区间震荡对待。
中线:若四季度采购缺口确认且美豆生长期天气无新风险,国内远月合约抗跌属性增强,关注9–1正套及11月美豆天气市对连粕的传导。
1、正虹科技养猪业务持续遇冷 2025年10月份生猪销量环比下降50.47%。
2、农业农村部:11月7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8.23元/公斤 比昨天上升0.9%。
3、2025年10月第4周猪料比价为4.61 未来仔猪育肥模式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为-265.20元。
4、2025年10月第5周全国猪料比价为4.84 来仔猪育肥模式生猪养殖每头亏损192.70元。
8、2025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 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6.0%。
近日,忻城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真正开始启动实施,遵循“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原则,为县域畜牧业高质量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标志着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据悉,该项目紧密对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部署,总投资达6094.1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000万元,自筹资金3094.12万元;财政补助采用“先建后补”模式,验收合格后给予不超过总投资额50%的奖补。项目覆盖县域23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同时重点打造1个广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功能型生物有机肥厂,通过“设施升级+技术推广+机制创新”三措并举,构建从粪污收集、集中处理到还田利用的全链条体系,打通种养循环关键堵点。
当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有11个规模养殖场启动节水、堆肥、储存等设施改造,整体开工率达47.8%。忻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小平表示,将紧盯时间节点、严把工程质量关,快速推进剩余养殖场改造与项目验收,确保项目高效落地、早见实效。
项目建成后,忻城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总量将达133万吨,可满足4.13万亩土地的循环资源化利用需求。届时,县域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将从80.33%提升至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将实现100%全覆盖;预计到2026年,当地粪肥替代化肥比例将突破30%。
此外,忻城县还将以项目为契机,重点探索“种养结合、就地就近”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动畜牧业与种植业深层次地融合,突破传统种养分离瓶颈,助力县域农业迈向绿色低碳、循环高效的发展新阶段,为特色优势产业高水平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近年来,我市始终致力于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净化场的创建工作,已有扬翔、温氏、史记、汉世伟、农垦西江等养殖企业取得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养殖小区资质。截至目前,我市通过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净化场8个;自治区星级净化场、无规定动物疫病净化场、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等33个,共通过各类动物疫病净化场41个,动物疫病净化业绩居广西前列。
广西麻鸡是广西地方特色鸡种,原产地为灵山县和马山县,由灵山香鸡与里当鸡合并命名(2009年7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现场鉴定,建议将灵山香鸡与里当鸡合并,命名为“广西麻鸡”。2020年1月农业部公告第1325号正式对外发布)。灵山香鸡作为广西麻鸡的重要品种,本次入选名录,意味着其战略性资源价值获得国家层面权威认定。
灵山香鸡是原产于广西灵山县的优质鸡地方品种,农家饲养有着悠久的历史。灵山香鸡体躯矮小紧凑,显著特征为“一麻”(麻羽)、“两细”(头细、胫细)、“三短”(颈短、体躯短、胫短)。2012年,灵山香鸡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保护。
灵山香鸡肉质鲜美、皮薄骨细,口感嫩滑香醇,其脂肪分布均匀,氨基酸含量丰富,适合白切、清蒸、炖汤等多种烹饪方式,炖汤尤其清甜宜人,完美保留食材原味,在两广地区高端餐饮市场中占了重要地位,深受消费者喜爱。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下一篇:秋葵榴莲小蝌蚪进口98